施甸姚關清平洞
展開全文
騰沖市:
滇緬抗戰博物館
滇緬抗戰博物館于2005年7月7日建成開館,館址設在原中國遠征軍20集團軍司令部的舊址上。
博物館藏有3500多件二戰文物,包括中國遠征軍、中國駐印軍、美英盟軍、民眾眾抗戰等方面的文物。
國殤墓園
國殤墓園系紀念抗日戰爭中遠征軍第 二十集團軍攻克騰沖陣亡將士的陵園,坐落于來鳳山北麓,占地面積53300平方米,1945年7月7日落成開放。
為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,省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。
1942年5月,日軍侵入緬甸,切斷滇緬公路,占領了怒江以西包括騰沖在內的大片國土。
之后,騰沖成為滇西抗戰的主戰場。
1944年9月14 日,中國遠征軍經過127天的血戰收復騰沖,騰沖成為中國淪陷區中第一個被光復的縣城。
此役共殲敵6000多人,遠征軍官兵陣亡9168人,盟軍官兵陣亡19人。
騰沖文廟
騰沖文廟亦稱學宮、黌學,位于騰沖城區,為一規模宏大的組群建筑。
始建于明成化十六年,光緒五年進行了重修,是怒江以西唯一保存較為完好的學宮,且為騰沖城內在抗日戰火中遺留下的唯一的古建筑群。
騰沖火山國家地質公園
騰沖火山國家地質公園以古火山地質遺跡及相伴生的地熱泉為特色。
公園內有97座火山體,其中火山形態保存完整的有25座。
騰沖熱海
騰沖熱海位于騰沖市區西南20公里處, 面積約為9平方公里,較大的氣泉、溫泉群共有80余處。
和順鎮
和順鎮位于云南省騰沖縣,離騰沖縣城4公里。
有“火山環抱中的桃源仙境”之美 譽。
是云南省著名的僑鄉,歸僑、僑眷占全鎮人口的80%。
隆陽區
高黎貢山國家公園百花嶺景區
百花嶺位于高黎貢山自然保護區南段東坡,距保山市區119公里,江苴古鎮位于高黎貢山自然保護區南段西坡,距騰沖縣城39公里,交通方便。
景點:百花嶺—江苴生態旅游 區景區集原始森林垂直分布、珍稀動植物、溫泉、瀑布、南方絲綢古道、滇西抗日戰場、少數民族風情等自然人文景觀為一體,是高黎貢山的一個窗口、縮影。
太保公園
太保公園位于保山城西,各主要入口都與城區街道相連,交通十分方便。
公園總面積106.7公頃,森林覆蓋率達90.5%,包括玉皇閣、平場子、武侯祠、易羅池等主要景點,2001被評為 國家AA級景區,2003年被評為云南省級森林公園。
落水 洞
保山壩子東南是和緩的山嶺,從壩區北來的東河進入山嶺后,在漢莊鎮的清水和丙麻鄉的秧田寨先后流經了兩段暗河,本地人把兩段暗河的入口之處均稱為落水洞。
巖羊溝
巖羊溝,地處保山楊柳鄉麻河村與紅豆樹村之間,修于清道光年間,是保山開鑿較早現仍基本保持原貌的人工古渠。
昌寧縣:龍潭寺
龍潭寺
始建于明代,后經多次修葺,漸成規模。
相傳這龍潭非常奇特,遠古時代,這兒只是涓涓細流,旱年則滴水不流,生活在這里的居民們每逢旱年飲水極難,更難談引 水灌溉。
因為缺水,糧食有時幾乎顆粒無收,人們只能過著食不果腹的苦日子。
有一年,又值大旱,眼望著禾苗將要枯死,人們成群結隊來這進香求水,他們插上香,合掌當胸,真誠地跪在地上閉目祈禱。
不多時,好似有水流的聲音,求水的人們睜眼一看,果真有兩股清泉奔流而出,善良的人們得救了。
自此這兒再沒鬧過水荒,兩股泉水從方圓一米大小的洞口噴涌而出,長流不息,久而久之,形成了龍潭。
人們認為是有龍護佑,于是建 龍潭寺。
江樓
又稱“望江樓”,屬昌寧縣漭水鎮老廠社區。
江樓村子前面,有 一堵由 大青石自然形成的石崖,方圓幾十米,四周古樹成群,巖石上長滿了碧綠的灌木和長青藤,巖頂平整成臺,當地人稱其為“望江樓”。
樓上一塊巖石,形似一只遙望滄江的老鷹,叫“鷹嘴石”。
“鷹嘴石”南邊有一塊石質堅硬的巨石,上面清晰的印著一只人形左腳印,當地人叫“仙人掌”。
相傳那是在盤古開天辟地的遠古時代,波濤洶涌的瀾滄江滾滾而來,綿延的大山擋住了江水的去路,桀驁不馴的江水吞噬著無辜的蒼生,一位好心的天神于心不忍,就用腳蹬手推,將大山一分兩半,瀾滄江水順著峽谷順流而下,解救了蕓蕓眾生,如今望江樓巖石上的腳印就是那位仙人留下的。
雞飛溫泉
舊稱“石溜泉”,位于昌寧縣城西南的雞飛峽谷,這里三山鼎立、兩谷相通,奇峰千疊、怪石崢嶸。
景區占地面積1.5平方公里,距縣城32公里,距云——保線老路10公里。
《順寧府志》記載:“唐宋就有仙人浴于此。
”1982年正式被列為縣級風景名勝區。
天堂山
位于昌 寧縣城以北,地域上南北長約30公里,東西寬約2公里,是昌寧右甸河、大田壩河、橄欖河三條主要河流的發源地,地跨怒江、瀾滄江兩大水系,森林覆蓋率達95.1%。
屬濕潤型山地氣候,年均氣溫在11℃左右,年降水量在2000毫米以上,最高峰松子山海拔為2875.9米,最低海拔1050米,林區有植物197科806屬1920種,有獸類33種、鳥類114種、兩棲類15種、爬行類19種。
施甸縣:
抗日江防遺跡群
滇西抗戰勝利后,在施甸境內怒江東岸沿江渡口、要道及險要位置,留下了碉堡、掩體、陣地、戰壕等大量遺跡,主要有大山頭炮兵陣地、孩婆山戰場遺跡等17個單 位,具體分布在太平、何元、姚關、酒房4個鄉鎮,各單體文物和環境保存好,是滇西抗戰主要軍事防御設施。
云南省第7批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。
“姚關人”遺 址
“姚關人”遺址位于姚關盆地北側小漢莊村后萬仞崗巖廈臺地。
包括萬仞崗上、下兩個巖廈,遺物分布面積500余平方米。
文化層厚約1米,1987年9月下旬進行了搶 救性清理,從上個巖廈下出土“姚關人”頭骨化石一具,鳥類和哺乳類動物化石標本100余件,石、骨、角器100余件,火塘兩個。
動物化石品種有鳥類、 獼猴、虎、熊、牛、鹿、麂、麝、豪豬、羊等,石器中有單平面礫石手錘和琢孔環形器、砍斫器、敲砸器、刮削器、尖狀器等。
火塘 內炭屑、燒骨、紅燒土密集,灰燼層與石灰華膠結為堅硬板塊,化石的石化程度及石器特征與 蒲縹塘子溝遺址基本一致,年代距今亦當在8000年左右。
鄧子龍平叛遺址
明萬歷十年(1582),云南滇西隴川 宣撫司記室岳鳳弒主叛國,投靠緬甸洞吾王朝瑞體,里應外合,犯我邊境。
明神宗皇帝任命鄧子龍為永昌參將,攜兵三千,日夜兼程趕到永昌(今保山)。
鄧子龍以施甸為主戰場,在姚關、灣甸、三尖山等地抗敵,三戰大捷。
清平洞位于施甸縣姚關鎮烏龜山南麓,距縣城20公里處。
姚關是首戰之地,萬歷十三年(1585年)春鄧 子龍駐姚關開鑿清平洞,寓滇西戰亂平息,各族人民安居樂業之意,名為“清平”。
1983年1月,清平洞被列為云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。
明萬歷十一年(1583年)緬酋莽應里勾結叛逆,岳鳳發動內侵,滇西告急。
明神宗準云南巡撫請詔 移鄧子龍為永昌參將率軍三千星夜馳援云南。
同年5月,鄧子龍將率軍到達永昌(今保山),六月初三移師姚關,在姚關境內各重 要通道設立防御關卡,共五個,分別是大關、小關、里騷關、芭蕉關、茨竹關,稱五關。
施甸長官司署衙
施甸長官司署衙,位于縣城北側3公里處的峻嶺之中,古建筑群始 建于明代,清代重修,分上下兩院。
上院原為署衙生活區,后改 為佛寺,有山門、過廳和大雄寶殿等建筑;下院原為 行政機關,有過廳、廂樓和正堂等建筑。
據《明史云南土司》記載,正式建蓋此府署的時間為明洪武十七年(1384年),清光緒五年至十三年(1879~1887年),施甸地方官員及紳耆民眾再度重建長官司衙門和寺 廟殿宇。
龍陵縣:松山戰役抗日戰場遺址、龍陵抗日戰爭紀念館、邦臘掌熱礦泉旅游度假區、龍山 湖公園、小黑山原始森林自然保護區、三江口景區
松山抗日戰場遺址
云南松山系高黎貢山山脈,雄踞怒江西岸,海拔2200米。
山勢起伏,地形復雜,主峰瀕臨怒江峽谷,十分險峻整個松山由20余個峰巒構成,綿延20余千米,公路通過其間,前臨深谷,背連陡坡,形成天然鎖鑰,素有滇緬公路的直布羅陀之稱。
19 42年5月5日,日軍侵占松山后,在大小山頭上構筑了堅固的鋼筋水泥工事,宣稱松 山是東方的馬其諾防線。
1944年6月4日至9月7日中英美盟軍發動的松山戰役,攻克了松山,殲滅日寇3000多名,我軍則有6000名將士為國捐軀。
松山抗日戰場的遺跡在大丫口的主峰,公路旁立有松山戰役陣亡將士公墓及紀念碑,順著紀念碑旁邊的一條山路約行1千米,就可到達松山主峰。
主峰從大丫口方向看去并不高,略分高低二峰,兩峰現均長滿了高大的松樹。
主峰兩側分別有小路可盤旋上山,無論從哪邊都可到達當時陣地的前沿。
前沿山勢陡峭,放眼可看到如帶的怒江,這里視野可及數十千米。
山坡上當年日軍修筑的戰壕已隱沒于野草中,有的地段保存完好。
松山戰場的范圍很大,周圍幾十個山頭,都留下了累累彈痕,可看出當年愛國將士與日寇浴血奮戰壯烈場面。
龍陵抗日戰爭紀念館
坐落于保山市龍陵縣龍山鎮東卡,距離320國道約1公里。
為紀念龍陵抗戰,2004年建設龍陵抗戰紀念館,占地面積7.8畝,由紀念壇、出征泉、日軍碉堡、大型浮雕景墻、懷思池、升旗臺、長鳴鐘、抗戰紀念館等組成。
2004年11月3日滇西抗戰龍陵之戰勝利60周年紀念日落成并對外免費開放。
龍陵邦臘掌度假區
位于保山騰沖龍陵縣城西北方向,距離縣城11.8公里,地處高黎貢山余脈,龍川江峽谷南岸的香柏河下游的叢林之中,占地面積194.2公頃,海拔1254—1280米,年平均氣溫16.9℃,氣候溫和,風景優美。
度假區有宏大的溫泉群,山露泉眼600 余孔,出露面積達0.2平方公里,水溫最高達10 4℃。
泉 水中含有23種對人體有益的化學元素和化學物質,對高血壓、皮膚病、心臟病、風濕、不孕癥等多種疾病有神奇的療效。
泉水顏色隨著氣候和地殼運動而變化,被專家們譽為“地球的一個穴位”,能預測方圓—800公里的地震。
龍陵龍山湖
位于云南省龍陵縣龍山鎮,于2017 年5月1日建成對外開放,是一個集生態、文化、健康、旅游 等為一體的休閑生態城市水景公園。
龍山湖公園建設特點:處于城 市空間獨特位置的龍山湖公園。
公園定位生態、文化、健康、旅游等功能為一體的休閑生態城市水景公園。
景區內設有居民健身區,面積達2500平方米,擁有2條健身步道和35套健身器材。
小黑山原始森林自然保護區
地處云南省西部邊陲龍陵縣境內,屬高黎貢山南延帚狀山系。
跨北緯24度15分—24度51分、東經98度34分—99度11分。
海拔600米—3001.6米之間,北與高黎貢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相連.西與新擴建的銅壁關保護區接壤,東南臨怒江與永德的大雪山保護區隔江相望,保護區總面積16012.8公頃,其中核心區7077.2公頃,實驗區8935.6公頃) 由從北到南大體呈不規則塊狀的古城山 (2656.6ha)、小黑山(含大、小雪山)、一碗水(3783ha)、江中山(2183ha)四個亞保護區組成,分布在龍江、鎮安、龍新、碧寨、象達、天寧 、勐糯、龍山八個鄉(鎮)。
特殊的地理位置使小黑山省級自然保護區成為高 黎貢山、銅壁關與滇西南各 保護區群的重要鏈接紐帶。
龍陵三江口
位于怒江大峽谷西岸的龍陵縣碧寨鄉境內,距離龍陵縣城80余公里,因蘇帕河、天寧河與怒江交匯在此而得名。
每年二至四月木棉花(攀枝花)盛 開,一棵棵火紅色、橘黃色的木棉花掩映在怒江兩岸,是觀賞三江口風光的最好季節。
到三江口觀看木棉花有三條線路 :一條是沿惠通橋(紅旗橋)過碧寨鄉到三江口;一條是經龍新到天寧再到三江口;一條是經朝陽蘇帕河流域到三江口。
沿途只見盛開的木棉花掩映在公路兩旁、村寨之間、山坡上、田地中、河流邊,與綠色和油綠色的甘蔗、香料煙交相輝映,與冬末春初干枯燥熱的怒江峽谷形成明顯的對比,帶來勃勃生機。
保山市旅游景點
(施甸)清平洞-占地面積40畝,原為一石灰巖天然溶洞,山洞雄渾壯觀,洞內清涼,后為明代愛國將領鄧子龍所辟。...
施甸姚關清平洞
(所屬部門:昆明國旅旅行社客服部)